职业卫生关乎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但执法人员在对一家企业
进行查处过程中
发现检测报告存在猫腻
怎么回事?
今天我们来看一起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出具虚假证明文件
的违法案件
2023年7月,执法人员对用人单位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单位的职业卫生检测报告内容与实际不符,遂登录出具该报告的某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官方网站查询相关技术服务公示信息,发现该技术服务机构在2023年6月16日对常熟8家企业开展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活动。 随后,执法人员对8家企业开展了现场走访、提取厂区监控视频资料,并前往属地公安机关调取道路监控资料,通过对相关人员进行询问调查,确认该服务机构: 1.为苏州某商用设备有限公司开展现场采样和检测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活动时,工作人员没有到自动焊、碰焊、喷粉岗位做电焊烟尘或锰及其化合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现场采样检测,但出具的检测报告中出现了上述岗位的电焊烟尘或锰及其化合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虚假检测结果; 2.为其他7家单位提供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现场采样检测及实验室送检等原始记录未如实记录工作人员姓名等技术服务原始信息; 3.先后安排未达到技术评审考核评估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孙某、袁某、沙某某3人,参与现场采样和检测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 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给予该单位警告,没收违法所得16700元,罚款59000元的行政处罚。 本案打破了职业卫生技术机构由注册所在地监管的惯性思维,拓展完善了职业健康监管对象。凭借职业敏感性在日常监管中发现可疑点,在细致踏实地取证下,通过现场走访核实、部门协同合作等多种手段,一步步挖掘出事实的真相,克服了在违法行为实施地查实“出具虚假职业卫生技术报告”此类案由取证难的问题,最终对该机构的违法行为作出了处理。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是职工劳动条件的书面反映,是督促用人单位及时采取整改措施改善其工作场所,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重要依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强化依法执业意识,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培训工作,提高专业素养和法律意识,开展工作场所检测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等标准规范要求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